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两会前夕,在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文简称“绿会”)党委、党支部指导,绿会主办,北京市大兴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协办的2023“两会”议/提案建议交流会上,各方群策群力,针对如何更高效有力地推进绿色发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建设“双碳”减排科技创新平台
实施“双碳”战略并建设自主可控科技创新平台,是关系到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和抢占未来国际竞争高地的重大举措。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愿景,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持续强化能耗管控、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是推动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加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对此,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委员张振翀表示,北京市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事关国家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上责任重大。作为整个北京市氢能、汽车、新能源等重要产业的支柱性区域,2021年大兴区能源消费量约合384.4万吨标准煤,每万元GDP能耗下降率达18.2%,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的万元GDP能耗下降率4.5%目标任务,排名位居北京市第一。同年稳步推进安定循环经济产业园相关村庄迁建项目,建设完成老旧小区配电设施改造等节能改造项目25个,大力推广光伏发电项目400余个,装机容量22兆瓦。
同时,张振翀也指出了北京市大兴区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不足。“国外已形成完善的温室气体标准体系,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布局早、覆盖面广,内容涵盖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论、产品碳足迹评估规范和组织行业层面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而国内的标准体系目前主要基于对国际标准的转化与修订,主要参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指南原则,提出国家、省市和行业层面的温室气体核算要求与基本通则,并进行了长期探索。但从实践看,仍存在基础数据薄弱、核算手段落后、核算数据质量较差和核算结果应用有限等客观问题。特别是我国无论在“双碳”减排的方法论、工具链、应用场景乃至民众的认知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由此,张振翀提出“一平台、五产业、一专项、一生态”的“双碳”减排发展建议,即根据大兴区科技产业发展趋势需求,建设面向“氢能、新能源、汽车、光伏、机场”等为代表的复杂工业场景的“碳盘点、碳识别、碳技改、碳监测、碳履约”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助力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并基于碳价值链对大兴区碳数据融合解析并形成区域级系统级优化方案,来赋能和协同技术改造服务商和碳服务机构等各相关方,引导和支撑工业企业在生产环节实现深度碳减排及建立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对于强化“新国门·新大兴”影响力、打造北京“双碳”绿色发展高地、提升大兴区未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增加暗夜星空保护地试点 ,减少光污染
近年来,俄博梁生态旅游区、冷湖火星营地因夜晚观星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这是青海的特色。为了保护这一资源,2023年1月1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下文简称《条例》)作为我国首部光学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新兴领域立法和特色精细立法,为国内首创,也是首部关于暗夜星空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据绿会研究室秦秀芳介绍,为保护海西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建设冷湖赛什腾山国际一流天文观测基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地方实际,海西州制定了该《条例》。《条例》规定的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重点是夜间光学观测环境,主要是对“光”的照射要求,并没有“一刀切”地限制保护区域内的正常生产生活活动。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光污染侵蚀美丽夜空,让我们难以仰望星空,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光污染还可能引起头痛、疲劳、增加压力和焦虑,甚至诱发癌症;光污染带来生态问题,会影响动物的自然生活规律,受影响的动物昼夜不分,使得其活动能力出现问题。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方式,设立暗夜保护地不仅可以控制光污染,保护畏光生物与人类健康,通过倡行节约能源的理念,还能减少照明能源过度使用,实现绿色发展。此外,暗夜保护地还可作为向青少年科普的天文科教基地,对外也可以作为生态旅游的示范景区,促进当地科教和旅游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