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的学习让我们对非遗技艺的传承有了新的体悟,也更坚信了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瑰宝会闪烁更璀璨的光芒。”
2月24日,在“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活动上,当云南乌铜走银制作技艺传承人丁大为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历和故事时,说出了这样一段“心里话”,此刻,场下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乌铜走银《鹤·两仪》
在中国工艺美术界,乌铜走银曾与北京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2011年6月,乌铜走银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铜走银”即以铜为胎,雕上各种花纹图案,将熔化的银水填入花纹图案,乌黑中透出银纹图案,呈现出黑白分明的装饰效果。300年前,乌铜走银器具仅为达官显贵拥有。如今,曾一度面临传承困境的技艺,在多方助力下焕发生机。
云南乌铜的传承创新是“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践行的一个缩影,也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系统性创新的一份高质量样本,更可被看作一把开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未来图景的钥匙。
资料显示,“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由中国科技馆、宝马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将于2月24日起在中国科学技术馆面向公众开放。值得一提的是,该展览实现了展出材料75%可回收利用。
作为主办方,宝马集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实现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未来。宝马集团相信:可持续发展不仅意味着绿色低碳,更关乎人与社会。“BMW中国文化之旅” 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以切实的创新社会成果,以实际行动祝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布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