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收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两会访谈丨唐俊杰委员:建立可交易制冷剂回收凭证制度

   2023-03-07 62140
导读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占到我国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20%,制冷剂是我国第三大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源,估算年排放量超过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聚焦制冷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占到我国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20%,制冷剂是我国第三大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源,估算年排放量超过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聚焦制冷剂管理等问题,带来了《关于建立回收凭证制度,加强制冷剂回收,降低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提案》。


唐.jpg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


“制冷剂是和我们现代生活关联最密切的化工产品之一,家里的空调、冰箱离不开制冷剂,出行的自驾汽车、高铁、地铁、公交、飞机也离不开制冷剂。”唐俊杰接受中国工信产业网、中国制造记者采访时介绍,与其他温室气体伴随生产生活活动产生不同,制冷剂是人为制造用于制冷的循环工质。


“有的时候,老百姓家里换上新空调后,旧空调很容易就被随意丢弃了,这是不对的,制冷剂一旦泄露,可能会破坏环境。”唐俊杰表示,制冷剂的泄漏可能发生在制冷剂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安装、设备运行、设备维修和设备拆除等过程,目前我国在设备使用、维修和拆除过程的排放总和占到全生命期排放总量的90%以上,因此做好上述过程的泄漏控制是实现制冷剂减排的关键。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培训安装维修人员”“实施设备回收标准”等方式加强制冷剂管理。然而,我国制冷剂年回收量不足年使用量的3%,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唐俊杰指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回收成本高,无法形成自生产业链。目前,制冷剂回收成本为4万至10万元一吨,明显高于新制冷剂的生产成本。制冷剂回收企业很难实现自主盈利,导致无法通过市场方式构建制冷剂回收产业链条。


二是缺乏制冷剂生命期管理制度设计。目前重点管控了设备制造和回收设备处置两个环节,中间环节缺乏降低泄漏的有效管控措施。同时,制冷剂管理呈现多头分段管理,部分环节(譬如:过于严苛的制冷剂储运要求)甚至抑制了制冷剂的有效回收。


三是用户及从业者环保意识淡薄。民众未意识到制冷剂排放危害,将制冷空调设备直接出售给废品回收个人,废品回收人员直接现场拆解导致制冷剂全部排放。这也导致超过半数拆除空调制冷设备未进入正规回收通道。


制冷剂排放具有长周期、多环节、多责任主体、负直接经济效益的特点,实现制冷剂泄漏的有效管控需要结合政策与经济建立可作用所有重要泄漏节点的制度体系。为此,唐俊杰给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立可交易制冷剂回收凭证制度,实现基于回收凭证的制冷剂生产和使用配额制度。制冷剂回收公司负责制冷剂的回收、再生及不可回收部分的无害化处理。政府环保部门负责核实回收制冷剂来源和监管实际处置制冷剂量,据此发放等量制冷剂回收凭证。推行制冷剂生产和使用配额(国内部分)和制冷剂回收凭证的比例关联:即制冷剂生产和使用配额不仅与往年的国内销售/使用量有关(现有配额制度),还需提供成比例的制冷剂回收凭证。该举措将使得制冷剂的管理实现闭环,使得制冷剂全生命期的关联方(制冷剂生产、使用和回收企业等)均成为制冷剂回收的推动力。制冷剂回收凭证的使用比例可按年度动态调整。当未来中国制冷空调设备的保有量稳定后,该比例可接近甚至超过90%。此时,制冷剂泄漏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将降低超90%。建立制冷剂回收凭证的交易平台,通过市场机制动态调配制冷剂回收行业规模和利润,使得回收凭证价格总体维持在合理水平。同时,这也为不同类型公司进入制冷剂回收行业提供了可能,提升行业竞争态势,有助于推动回收行业技术进步。


二是加大制冷剂回收相关财政和政策支持。通过科技项目设立和财政补贴推动制冷剂回收及处置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较为成熟的中国制冷剂回收处置技术体系,催生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且技术先进的制冷剂回收处置企业。


三是加速制冷剂全生命期排放管控标准和法规建设。加速制冷设备安装及维修的国家强制标准建设,大幅降低运行及维修排放。加强制冷剂回收立法,避免回收过程的随意排放。


“现在咱们讲要扩大内需促消费,老百姓买了新家电后,可能会丢弃很多旧家电,我们需要建立制度,妥善处理这些旧家电,保护环境。”唐俊杰表示,建立可交易制冷剂回收凭证制度有利于规范市场,实现制冷剂全链条管理,大幅降低制冷剂泄漏风险,助推“双碳”目标实现。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hsw.net/news/show-76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3 中国回收网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