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收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关于加快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政策的建议

   2023-01-04 ​ 中国汽车报网62090
导读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好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问题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现行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管理机制,主要依托传统汽车循环利用管理制度建立,存在新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好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问题是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现行新能源汽车循环利用管理机制,主要依托传统汽车循环利用管理制度建立,存在新能源汽车报废制度尚待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亟待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再制造市场需引导等问题。建议尽快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报废制度;二是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三是加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管理约束;四是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筹推进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且连续7年产销全球第一。而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如何解决好报废新能源汽车的循环利用问题,也逐步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现状和问题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循环利用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制度完善与落实、回收体系构建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一)报废新能源汽车数量快速增加,新能源汽车报废标准尚未明确


近年来,我国报废新能源汽车回收量开始逐年增长,由2018年的不到1000辆,增长到2021年的约3.4万辆,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驱动的逐步深入及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前期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即将进入批量报废阶段。


我国现行机动车报废制度对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没有强制报废使用年限要求,通过年检等手段判定是否强制报废,而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38900-2020)等对在用车有关要求的国家标准中,基本没有对新能源汽车特有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的安全相关检验项目和方法,因此私人新能源车辆强制报废无法通过年检来判定。此外,采用换电模式的新能源汽车在营运领域推广应用数量越来越多,现行《规定》未明确采用换电模式的新能源汽车车辆的报废标准。


(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回收市场不规范,梯次利用经济性不明显且存在安全隐患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整体上分为“回收体系建设、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三个环节。截至2022年8月底,190余家汽车生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企业在全国设立了10235个回收服务网点,同时,培育了45家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探索形成“梯次电池以租代售”“废料换原材料”等一批新型商业模式,回收利用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目前,汽车生产企业仅能控制质保期内更换的废旧动力电池,绝大部分废旧动力电池归用户所有,而国家对废旧动力电池转移渠道并未做强制性规定,导致市场上的废旧电池基本处于价高者得的局面,通过生产企业体系规范回收的电池数量有限,“正规军干不过游击队”现象频发,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仍然混乱,正在重复铅酸电池回收利用“先乱后治”的老路子,亟待在产业发展初期进一步规范加严。此外,现阶段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存在一致性较差、尺寸规模型号各异、数量不稳定等问题,在梯次利用过程中涉及的电池分选、检测、重组时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较难实现规模效益,经济性不明显。此外,目前我国对梯次利用行业没有强制性管理法规,梯次利用产品质量缺乏保障,存在安全环保隐患。


(三)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申报取得积极进展,但产业链上下游未有效联动


2021年6月,工信部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以试点工作为先导探索汽车生产企业履行延伸责任(EPR制度)的方法和模式,共遴选出11家汽车生产企业以及6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入选EPR试点名单。


虽然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推动过程中,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上下游闭环管理机制,尤其是生产、回收两端的联动不强。大部分汽车生产企业与回收拆解、资源综合利用等企业缺乏互动,对再生材料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的信心不足,不利于回收拆解等企业针对性提升报废汽车零部件、材料的拆解利用效率,更难以推动生产企业开展可回收性设计。


(四)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再制造处于发展初期,亟待政策引导鼓励


自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启动首批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试点工作以来,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现已成为我国再制造产业的主力军。初步统计,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值达200亿元,约占全国再制造行业产值的1/3。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零部件再制造产品也由传统汽车零部件逐步扩大到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包括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空调压缩机、车载充电器等。现阶段,新能源汽车车型和主要零部件更新迭代较快,对于在用车的备件供应保障难度很大,通过使用再制造产品能够更好地保障用户的车辆维护需求。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在我国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我国尚未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标准对该行业进行规范、引导及鼓励。近期看,不利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快速发展,支撑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需求;长期看,作为传统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重要补充,也不利用再制造行业整体可持续、有序发展。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hsw.net/news/show-41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23 中国回收网MY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