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达到1001万辆。而目前,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已经迎来了退役潮。目前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主要分为两条,一是梯次利用,将已退役的动力电池拆解重组后,应用到储能等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二是回收提取原材料,提取报废电池中的钴、镍、锂等价格昂贵的金属材料。安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动力电池回收规模可观,未来电池报废或占据主流。关键电池原材料重要性凸显,电池报废潮或孕育长期高景气赛道,电池回收或成为能源金属资源供给重要补充渠道,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来临,回收原料或逐步起量。相关标的:赣锋锂业(002460.SZ)、(300409.SZ)、格林美(002340.SZ)、天奇股份(002009.SZ)、迪生力(603335.SH)等。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2015年开始驶入快车道,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攀升带动了动力电池装机量需求大幅增长,并使钴镍锂等金属价格在供需失衡之下持续上涨。
根据《GlobalEVOutlook2021TechnologyReport》,在疫情期间即使全球汽车销量下降6%,但电动汽车销量却增长了4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自2015年开始放量,并随后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从2015年的33.1万辆增加至2021年的352.1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48.3%,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784万辆。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快速增长。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从2015年的15.7GWh增加至2021年的154.5GWh,年复合增长率达46.4%。天风证券指出,电动汽车于2015年开始上量,电动车电池的生命周期为5-8年,因此当前正是电池回收或将迎来高峰。
与此同时,随着动力电池需求暴增,短期产能释放跟不上以及全球疫情冲击共同影响下造成上游原材料供需失衡,锂、钴、镍等锂电池关键原材料均有大幅涨价。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提高了回收废旧动力电池的经济价值。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碳酸锂价格一度飙升至51.5万元/吨,一年多的时间涨幅超10倍。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健康程度变得愈发重要。
政策方面,今年以来,已有多部门联合发文强调,要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2月份,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中强调,推进再生资源规范化利用,并针对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单独作出指导说明。8月1日,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设置了六大重点任务,其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任务提出应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再次强调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