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锂离子电池回收商延长与通用汽车的协议,以在2024年之前回收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在特定通用汽车工厂的制造和研究中产生的电池废料。目前,通用汽车已经回收了100万磅电池废料,且随着电动汽车产量的不断扩大,预计该项目将处理更多的材料。
去年以来,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电池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链利润明显向上游集中,利润空间被挤压的下游车企对此叫苦不迭。在此背景下,为降低对原材料的依赖,缓解成本压力,国内外新能源车企纷纷将触角伸向了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开启降本增效之路。
回收业务受青睐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车企选择以合作形式布局电池回收再利用业务。国内方面,比亚迪布局早在2018年就已与铁塔公司合作,将回收的比亚迪电池用做基站储能备用。今年5月,宝马集团与华友循环携手打造动力电池材料闭环回收与梯次利用的创新合作模式,首次实现国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10月,爱驰汽车与天奇股份及其参股公司上海万高签署协议,三方拟在动力电池运营及服务生态体系构建合作关系,共建新能源动力电池运营及售后服务体系,促进回收资源化利用产业闭环。
国外方面,大众汽车美国公司7月宣布与材料企业Redwood公司达成协议,在美国回收大众和奥迪电动汽车的电池。此前,Redwood公司已与丰田、福特和沃尔沃建立了类似的合作关系,并与松下内华达州工厂、亚马逊等达成回收协议。欧洲汽车生产商Stellantis公司计划提高汽车中回收材料的含量。Stellantis公司全球循环经济高级副总裁埃利斯·琼斯此前曾表示,该公司寻求将其车辆中回收材料最低比例的中期目标从35%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此外,计划到2030年将其回收业务的营收提高10倍,达到20亿欧元以上。
东亚前海证券指出,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主要模式有三种:“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回收、第三方企业回收,以及由电池、汽车、回收厂等企业组成行业联盟进行回收。从三种商业模式的对比情况来看,行业联盟回收模式或将成为未来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