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材料做的灯具,怎么可能这么美?第一次看到陈蔚然团队设计的系列产品,人们通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从表面来看,落地灯上富有流动感的纹路,常让人误以为是琉璃质地,实际上,这是设计师利用3D打印技术赋予回收塑料不同的颜色、表面肌理与质感。而将可持续的理念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让那些被废弃的材料被重新循环利用,用设计为其赋予新的生命意义和审美价值,便是“上旋设计”(Swirl Design)的创立初衷之一。
▲花瓶系列来自回收水桶、回收车灯料
事实上,循环设计这一理念由来已久。它是20世纪80—90年代产生的一种设计风格,历经几十载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相关产品设计变得越发成熟。21世纪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循环设计逐渐成为各领域的重要趋势。而循环设计主题,也成为各大设计盛会的重头戏。2023年6月8—11日,陈蔚然就带领“上旋设计”(Swirl Design)团队,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的亚洲权威设计盛会“设计上海”上,将他们的设计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花瓶、落地灯、边桌……这些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都是通过回收材料设计制成的。这些作品,将循环设计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更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密切的情感连接。
以下是《科学中国人》对“上旋设计”(Swirl Design)品牌主理人陈蔚然的专访。
《科学中国人》:你是何时萌发出创立“上旋设计”(Swirl Design)品牌这一想法的呢?当时,创立这一品牌的初衷是什么?
陈蔚然:这两年可持续的话题趋势逐渐由国家从上至下的减碳政策演变到群众自发的社群行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像“多抓鱼”“三顿半”这种有趣的循环互动之中。“上旋设计”的创立初衷就是以一种有趣、注重探索的视角去“玩”回收材料,并且通过设计把这有趣的过程和情绪传达给观众。
我们的宣传口号是“Swirl is circular in movement”(上旋是动态的循环)。大家一般讲循环经济都会提到一个材料的闭环,是一个平面的圆形。我们希望把这个二维的圆形拉成三维的螺旋上升的动态趋势,来表现对回收材料不断地创新、实验、再设计的过程。
《科学中国人》:最初,你是怎么想到用废塑料瓶和3D打印相结合打出灯具花瓶这一设计想法的呢?通过相关作品,你想要传递出怎样的设计理念?
陈蔚然:其实一开始我们给自己设定的课题就是利用回收材料进行再设计,并且通过设计把回收材料呈现的视觉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很多人听到回收材料,都会觉得这是廉价的,我们希望改变人们的固有见解。甚至可以说,我们希望激发人们对回收材料更多可能性的遐想。
我们用到的透明回收材料其实是来自回收的汽车车灯,蓝色回收材料则是来自回收的纯净水桶。这种材料本身的特性相比其他3D打印材料要更透亮、更耐高温,强度也更高,我们希望能通过3D打印技术把这些材料的特性表现出来。所以我们的花瓶、落地灯和边桌都没有经过任何的染色、喷漆、打磨等后处理。产品呈现的蓝色渐变和像玻璃一样的光泽度都是来自回收材料自身。《科学中国人》:这些设计产品可以在哪些场景中应用?
陈蔚然:目前设计的艺术家具产品主要是用于家居环境。以后也会考虑用于公共区域,因为材料是耐磨耐摔的聚碳酸酯(PC)。
《科学中国人》:相关作品的设计背后,有没有什么难忘的故事?
陈蔚然:为了让丢弃的饮用水桶变成美丽实用的家居产品,我们走访了全国可以使用回收材料进行打印的工厂,经过了将近两年不断的实验、失败、总结,终于在今年6月做出了第一批3D打印家具产品。在与不同工厂调试参数的过程中,我们也见证了很多工厂和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