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蜡笔、废旧的打火机铁皮、碎玻璃、废弃的灯罩、纸壳、边角布料……经过精心的设计、简单的裁剪,便可以变成形态各异、实用美观的物件。各种不起眼的小东西、零部件加以改造利用,在参赛选手的手中就变成了创新的起点,他们不是“玩玩就算了”,他们还真的“玩”出点名堂来了。
近日,“绿博杯”再生资源再利用创意作品展网络评选活动落下帷幕。经过专家评选,共有36件(套)作品入围进入网络评选阶段。此次参赛选手分别来自全国各中小学、高校以及企业,制作了具有科技含量、艺术审美、贵州文化元素的原创作品。
《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从1907年塑料诞生以来,人类已经生产出总计超过83亿吨的塑料制品,其中有63亿吨被废弃,如今,这一数字仍在迅速增长中,预计2050年,全球塑料垃圾将达到约120亿吨,要比海洋鱼类的总重还多,塑料制品平均使用时间只有25分钟,降解却至少需要470年,回收利用率不到10%,掩埋、焚烧,是人类处理塑料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这仅仅是塑料废物,除了它们外,还有许多废物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堆越多。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各种废弃物和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黔南执行委员会与黔南州生态环境局在生态之州、幸福黔南共同举办了“绿博会”再生资源再利用创意作品展。
此次参展作品从创作者的不同视角,表达了倡导再生资源再利用的积极意义,旨在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推动绿色发展新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通常我们的蜡笔用到最后使用会十分不方便,为了发挥蜡笔的最后价值,我收集了许多长短不一的废弃蜡笔,经过加工后完成了这样的一幅画。”谈到作品的创作意图,沈琦这样说。
沈琦创作的作品名为《印象少女》,以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为底板,用日常生活学习中均可见到的蜡笔作为原材料,创作出来的新式图画。蜡笔的不同长度形成了画面高低错落的起伏,不仅将生活中难以处理的蜡笔进行了利用,还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和动感,也让这样的一副新式画作有了趣味的表达形式。
在《掌心灯》这个作品出来以前,或许没有人会想到,废旧的打火机铁皮除了进入废物回收利用站,还能成为一件别致的艺术品。
在绿博会的再生资源再利用创意作品展上,一盏别有用心的灯饰吸引了在场人的目光。纤细的手指仿佛握住了生活中的美好,那手心中所散发出的暖光,让人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龙寒珍在创作这个作品时,脑海中一直有一个信念:珍惜时光,而不可虚度年华。
“我用废旧打火机铁皮做出了手掌心的形状,表明了掌上心灯的形态,心中有长明灯之意。打火机的外皮在灯光的照射下散散发光,寓意着生活的光明。作品采取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寓意,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问什么是钱买不到的,我想也许只有时间,希望时间如灯,照亮前行的路。”龙寒珍笑着说。
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进攻西南,消灭元朝残余势力,并把军队留在云贵地区,又下令将留戍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戍地。在当地,军队的驻防地称为“屯”,移民的居住地称为“堡”,他们的后裔就叫做“屯堡人”。
600年过去了,屯堡民居依然保留,而年轻人们也用自己新锐的眼光,“再造”了一个新的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