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精神,根据《绵阳市2022年度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绵府发〔2022〕22号)要求,进一步推动绵阳科技城“无废城市”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达到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标准为目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推进科技城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底,科技城全域达到市级“无废城市”建设标准,危险废物收贮运体系日趋完善,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稳步提升,实现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逐步下降、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稳步降低、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大幅提升、绿色建筑形成规模、装配式建筑占比显著提升、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为实现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范围
科技城直管区(高新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范围包括普明街道和永兴镇,共16个社区和11个村所辖全部区域。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
1.大力推动源头减量,建立长效推进机制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控制生产过程排放,升级末端治理设施,提高生产制造全过程清洁化水平。促使企业合理选择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它资源,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降低工业固体废物的危害性。深入落实《绵阳市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方案(2021-2023年)》。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鼓励规模以上企业按照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等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普明街道办事处、永兴镇人民政府,以下各项工作均需普明街道和永兴镇参与,不再单独列出)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全区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化和动态提升步伐,带动重点行业和相关领域的同类企业对标提升。按照“布局优化、企业集群、产业成链、绿色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推动工业企业建立覆盖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物流运输、废物回收等重要流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立绿色工厂,实施绿色包装,深入推进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建设。(牵头单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
促进园区低碳集约发展。以科技城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为方向,科学调整现有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促进培育新型显示、先进材料、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特色产业园,完善产业园区发展布局。(发展和改革局、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设循环利用体系,加强资源化利用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示范企业创建工作,鼓励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等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业务,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牵头单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现代服务业促进局、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 加强可循环、可降解材料的应用推广,着力削减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和新材料等3大重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牵头单位: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单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
提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推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机制,探索建设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和基地建设,推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牵头单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创新局、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代服务业促进局)
3.聚焦低值废物,推进末端处置设施建设
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设施项目建设。鼓励产废量大的企业建设固体废物自利用处置项目,通过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实现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财政金融国资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4.注重经验积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监管机制。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制度,结合“无废四川”系统加强台账数据管理,提高申报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严格执行环境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种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台账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要求,及时移交相关环境执法线索。(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发展和改革局、高新区公安分局)
(二)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1.推进药肥源头减量,降低不可降解农膜使用量
探索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智能水肥一体化、精减施肥等化肥减量技术,开展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行动;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技术;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提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巩固全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成果。(牵头单位: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单位:财政金融国资局)
推广可降解农膜使用,实现不可降解农膜减量。提高生物可降解农膜覆盖面积,扩大全生物可降解农膜使用比例。继续严控农膜市场准入和监督工作,禁止生产和使用厚度小于0.01mm的农用薄膜,推广使用国标加厚农膜。积极推广农膜减量增效技术,增加设施蔬菜、高效露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农膜使用量。(牵头单位: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
2.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模式,提升收集效果。探索农药包装押金返还制度或奖励制度,依据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标准和补助政策,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增加农药包装废弃物存储站和回收点建设,实现回收点全辖区范围内覆盖。打通农药包装废弃物收运体系和危险废物收运体系,使得农药包装废弃物能得到有效处置。完善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科学使用、农户参与、多方回收的农膜回收网络,在重点用膜区整乡推进农膜回收,完善废旧农膜回收体系。(牵头单位:发展和改革局,配合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财政金融国资局)
(三)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
1.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全方位促进源头减量
践行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居民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垃圾分类。鼓励分阶段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辖区范围内逐步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推行生活垃圾“四分法”,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现代服务业促进局、财政金融国资局、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
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引导居民拒绝过度消费、拒绝过度包装。推荐循环使用布袋购物。限制一次性用品,在宾馆、住宿、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从源头上减少一次性用品废弃物产生量。鼓励和引导消费者使用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有机产品,在辖区城市核心商圈打造一批提供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的绿色商场。通过实施“节能补贴”“以旧换绿”等措施,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牵头单位:现代服务业促进局,配合单位:党群工作部、发展和改革局、财政金融国资局、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
推行绿色采购。严格执行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探索建立生态产品政府采购办法,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规模。(牵头单位:财政金融国资局,配合单位: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各采购单位主管部门)
提倡绿色就餐。在餐饮服务场所设置节俭消费标识,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对要求打包的消费者应提供可降解打包盒或借用可循环利用打包盒。实行“光盘行动”激励措施,对主动光盘的顾客给予一定奖励。合理设定自助餐浪费收费标准,对超量浪费行为实行计量收费。(牵头单位:现代服务业促进局,配合单位:发展和改革局、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分局)
鼓励绿色出行。提倡公众优先选择步行、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设立健康步道和绿色骑行道,鼓励步行和骑单车出行,促进公众养成低碳环保的出行习惯。坚持公交优先战略,设立公交车道,发展共享交通。加快在党政机关办公场所、超市卖场、商务楼宇、医院、旅游景区、物流园等公共服务领域推进公(专)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现代服务业促进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金融国资局、区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
推进绿色寄递。加强快递业绿色包装治理,大力推行运单电子化、包装减量化、用材绿色化、仓配一体化、回收体系化的“五化”共治。(牵头单位:现代服务业促进局)
进行绿色示范。结合辖区内科技产业发达特点,“点、面结合”全力打造“无废”公益宣传示范基地和绿色低碳城市示范区。以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为重点进行示范。鼓励示范单位绿色办公,倡导节约纸张和无纸化办公;倡导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倡导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等。(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现代服务业促进局、财政金融国资局、社会事业和基层治理局)
2.加强设施配套建设,多渠道统筹收储运网络
完善城区收运体系。规范垃圾分类投放标志,加快老旧分类收集设施改造,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箱房、站点等设施,积极推广撤桶建站、定时投放和监督指导等分类投放模式,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系统。(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