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益之道,与时偕行。2022年,被医美业内人士称为新医美的元年。新氧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产业规模已达到1846亿元,环比增长21.6%。
新技术、新品牌、新的融资事件不断涌现。据行业媒体统计,在2021年,医美行业共发生35起融资事件,创下历史融资纪录新高,而医美相关企业的新注册量相比2020年上涨27.18%。在二级市场,以爱美客、华熙生物、贝泰妮为代表的医美板块标的则备受追捧,行业变局正在默默酝酿。
据新氧颜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非手术类医美占比达60.72%,占医美整体市场半壁江山。肉毒毒素(下称肉毒素)、玻尿酸、光电等项目加速医美消费大众化,在这些高峰现象和热点下,已预示着社会对于注射类医美的需求趋势。自2021年以来获批了大量医美注射产品,如少女针、童颜针、胶原蛋白等,逐渐进入市场,满足更多求美者人群的需求。面对扩大的市场消费者容量,医美产品的日益丰富,驱动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注射类医美市场正迎来更大的蛋糕。
除了消费需求的变更,连锁品牌和市场教育也不断发展,行业也在向旧的运营方式告别。一方面,行业环节迎来了更加严格的监管。监管部门着力于打击非法经营和非法产品的同时,也在尝试建立更加长效的监管模式。
另一方面,在新的信息渠道下,消费者、医美机构、医生和厂商之间的信息壁垒被打破,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更好的医美品质亟待市场填充。消费者需要更安全、透明以及优质的选择,如行业者所言,未来的趋势必是,让医美回归到“医疗”消费本身。
趋势一: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逆势而上,2022年上半年占比超六成
随着医美行业各种美容整形技术的发达,利用各种非手术医学手段补充完善传统手术医美项目,实现达到紧肤除皱、面部塑形、面部年轻化、瘦身美体的效果及皮肤问题治疗等,由此“轻医美”概念逐渐衍生出来。
近年来,市面上将非手术类项目统称为“轻医美”,以示对传统医美项目在风险和方式上的区别。在新氧与医美行业百位专家、从业者的调研中,评选出了现代医美的“四大发明”,最终,肉毒素、光电技术、医美电商、玻尿酸四者当选,轻医美占据主流。
从医美属性的细分来看,医疗美容主要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两种。手术类项目主要通过改变人体部位,比如眼、鼻、胸等身体部位的外观来实现美容效果;而轻医美项目包括注射类、光电类及其他项目,因其风险小、费用低、易操作等“轻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医美市场中占据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轻医美新词层出不穷,变局也在默默酝酿。
从需求端来看,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大众对医美的认知度和消费意愿提升,定期做医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强劲需求叠加高效商业模式,使得医美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尤其轻医美交易量占比逐渐扩大。
新氧数据颜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医美线上交易量分布中,非手术类医美占比最高,总体占比达60.72%,比2021年增长14.19%;手术类医美占比30.12%,比2021年下降12.52%。
从机构端看,传统医美机构对场地和医生的经验要求极高,而轻医美运营占地面积小、人员更精简,节省了昂贵的科室配置,运营成本较低。低成本意味着更“轻”的获客手段和更“轻”的会员管理。
疫情承压背景下,求美者倾向于选择决策成本低,客单价低的医美项目,轻医美行业占比迅速上升,2022年上半年已超过六成。新氧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占比逐年上升,2020年占比44.82%,2021年占比46.53%,2022年占比60.72%。
“高频低价”使轻医美在医美行业爆发的过程中具备更高弹性。随着技术、资本、产业资源等要素快速涌入,轻医美的便利程度和性价比会快速提升,轻医美模式或将成为医美行业的下个爆发点。
趋势二:注射类医美逐年大规模增加,有望成为医美行业新增量
提到注射类医美,就不得不提美塑疗法(Mesotherapy),也被称为中胚层疗法,指的是采用注射等微创方式将药物或其他活性物质分布到皮内、皮下、肌肉等组织内的治疗方法,也可以看作一种新型的物理辅助经皮给药技术。
美塑疗法在 1952 年由法国内科医师首次提出,其将美塑疗法描述为“最小剂量在正确位置注射”。作为一种皮下注射治疗技术,最初用于治疗血管及淋巴管方面的疾病。较为常见的美塑疗法方式有注射器注射、美塑枪、微量电子注射仪(水光枪)、微针、美塑灌注器、无针注射设备(将药物通过超声波、电离子渗透、或者高压气动技术等方法导入皮肤)。
1987 年经法国医学科学院认定为医学治疗技术;1988 年,意大利皮肤科医生发现将大豆卵磷脂(PTC)注入皮下可达到溶脂的效果,自此美塑疗法踏入美容、塑身市场。
2021年8 月 6 日由广州远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利教授共同牵头,26 位权威医美专家联合编撰的《微针治疗操作规范》正式公开发布,于 9 月 1 日正式在行业内执行应用。
美塑疗法的常见适应症:面部年轻化、生发、减脂。
面部年轻化:主要基于玻尿酸、生长因子(异体或自源)、胶原蛋白、多聚脱氧核苷酸等成分,起到增加皮肤水分、增强皮肤屏障、改善皮肤微生态、抑制黑色素、刺激细胞活性等不同功能。常见的产品如菲洛嘉动能素/丽珠兰/伊肤泉微针等。
脱发:生长因子类成分,如脂肪干细胞成分提取物 (ADSC-CE),能够加速细胞组织新陈代谢、改善毛囊组织营养供给环境。代表性产品如微芮希自体同源细胞再生医学系统/Hair Forest 的 RGA 生长因子活发疗程/氐殊毛发再生溶液(D+CELL350 TRA HAIR)。
减脂塑形:磷脂酰胆碱和脱氧胆酸盐等成分通过注射可通过诱导脂肪细胞坏死有效减少腹部脂肪体积和厚度。常见的产品如美国 Kybella、法国 Cellulyse 等。
随着近年来我国美塑疗法在面部抗衰中更多场景的应用,注射类医美项目不断丰富,本土厂商纷纷入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2021年中国注射类医美产品市场预测分析》显示,2020年中国注射类医美产品市场规模为333亿元,预计2023年可达635亿元,增长率超过20%,预示着社会对注射类医美的需求趋势。
在轻医美赛道中,注射类项目因其效果明显、操作简便、恢复期短、价格相对低廉、作用广泛等特点,成为众多医美消费者及准医美消费者的入门级选择。
具体来看,注射类针剂可划分为填充类,萎缩类和其他类,不同治疗手段各有功效特点,满足不同求美者的需求。其中填充类包括胶原蛋白、玻尿酸、再生材料等针剂,可以使皮肤实现饱满、立体的效果;萎缩类以肉毒素为主,可以实现除皱、瘦脸、瘦身的功效。
其中,透明质酸和肉毒素是市场规模最大的两大品类,据新氧数据颜究院显示,截至2021年注射类医美消费中玻尿酸占比43%,肉毒素占比52.9%。从用户消费趋势可以看出,针剂类项目逐渐成为求美者的心头好,也成为医美行业新的突破,而通过新氧线上购买数据也得到了印证:今年2月,医美消费订单量同比增速最快的项目是注射美容、美体塑形、私密整形。其中注射美容同比增长35.52%。
(一)高复购,高市场认知,二线城市有望成为医美市场新增长极
由于注射美容多为医美抗衰项目,求美者需定期购买以保持预期的效果,其消费频次和复购率都很高,订单量常年居于高位,增速最快也在意料之中。新氧数据显示,2021 年医美用户数已经达到 1,873 万人,注射项目通常需要持续多次注射,每个用户医美消费平均每次使用美容针数量约 3-5 支,仅美容针的市场需求量约 5,000万支。
在消费升级的大浪潮下,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提升,“颜值经济”的发展也随之步入黄金时期。高速增长的颜值经济背后,体现的是新一代消费群体对医美市场的旺盛需求。
从轻医美主力消费人群看,女性用户居多,26~30岁爱美人群是轻医美项目的主力军。从消费人群的地域分布来看,一线、新一线城市是医美消费主战场,医美消费人群占比70%以上,二线城市消费人群数量近三年来持续增长,至 2021 年,这一群体比例已经达到18.33%,与一线、新一线城市呈现三足鼎立之势。未来,二线城市有望成为医美市场新的增长极。
(二)低客单价,低渗透率,针剂产品成机构吸睛又吸金的“钩子”产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医美产业蓬勃兴起,公立医院纷纷设立整形科,民营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医美需求与供给增加的趋势下,以玻尿酸为代表的针剂产品也得以大规模应用,一边拥有吸睛的潜力,另一边玻尿酸还具有超强的吸金属性。
除了用户在轻医美消费方面的渗透,中下游的医美机构,也更愿意开展“轻医美”相关的各项业务,因此类项目客单价更高,且复购率高,能为机构带来持续可观的现金流。不少医美机构开始探索以医生为中心,聚焦轻医美业务的“轻医美诊所”形式,为求美者提供丰富、专业、便捷、前沿的轻医美服务。
运营成本低、价格优惠、风险性小……轻医美的种种优势对医美产业链上的各级玩家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吸引着更多资本的加入。上游药品、耗材及各类医疗仪器生产商通过拓宽产业边界为自身赢得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亿渡数据,2016-2020 年,中国合规医美器械市场规模从 47.5 亿元增长至81.8 亿元,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中注射类医美器械,2016-2020 年市场规模由 28 亿元增长至 50 亿元,预计“少女针”、“童颜针”、“娃娃针”等 2020 年前后获批的新型医美器械,市场占比将稳步提高,2025 年将进一步达到 100 亿元,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达约 15%。
整体看,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市场,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基数,也是全球增速最快、未来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此外,中国医疗美容相对发达国家渗透率较低,医美行业仍处于一片蓝海,因此医疗美容行业受到资本的青睐。
趋势三:填充到再生,注射细分赛道中再生材料填充的热度上升最快
根据新氧数据颜究院2021年底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2021年紧致抗衰、除皱瘦脸、玻尿酸填充项目是消费规模中占比最大的项目,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分别达14.55%、11.73%和9.53%。
而以肉毒素注射为主的除皱瘦脸消费,则是该年下单人数最多的项目,根据新氧数据颜究院近三年同期数据对比(2020年1~4月、2021年1~4月、2022年1~4月),在所有注射类项目中,除皱瘦脸项目始终处于消费的“C位”,以玻尿酸和肉毒素为代表的注射类医美项目因其便捷、高效、客单价低、恢复期短的特性“破圈”,在所有消费项目中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