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
当新能源赛道正式从真金白银补贴切换至市场导向后,竞争格局也悄然从拼营销、拼人设这些软实力,进化到拼成本控制、拼技术储备、拼研发投入等硬实力的阶段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尚前名 于雪
2023年起,延续13年之久的新能源汽车“国补”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去年初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这意味着此后上牌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
补贴,是许多行业在发展初期有力的“助长”手段。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行业发展和市场培育过程中,补贴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我国正式开始了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路。
根据公开数据粗略计算,13年间,新能源汽车累计补贴超过2000亿元。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换来的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大幅攀升:从2009年的5294辆增长到2022年的688.7万辆,产销量近8年连续保持全球第一。
从2016年开始,补贴逐渐退坡,直至去年底画上句号。
告别“补贴时代”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将如何发展?能否再续辉煌?
行业已充分市场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历史舞台,2023年以来,多家车企收紧优惠幅度,并发布涨价通知,有些涨幅超万元。
分析人士评价,尽管取消补贴短期内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压力,但长期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积厚成势,难以阻挡。
数据显示,近年来,补贴在车企新能源收入中的占比已下降至5%~15%。此外,2016年1月国补首次退坡,当月新能源车销量环比下降63%,而2021年1月和2022年1月,同样是当年补贴退坡的首月,销量环比降幅只有20.5%和18.5%。这说明,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已显著降低。
回首过去13年,补贴作用明显,但并非左右行业的唯一因素。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是技术、资本,乃至限行政策、消费观念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双积分政策,就从供给侧推动新能源车型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
如今补贴退出,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愈发成熟有效。最有力的证据是,在持续多年的补贴退坡过程中,除个别年份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仍一路高歌。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36.3%,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所明确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